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稳态与环境
>
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内环境的稳态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03
更新时间:2021-06-15
纠错
1.

水痘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VZV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 VZV 减毒活疫苗( VarV )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 2019 年,研究者对某地 2007 2015 年出生儿童的 VarV 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 __________

2 )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 VZV 感染,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VZV 感染引发机体的 __________ (填 特异性 非特异性 )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 __________

3 )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 __________ 反应,是免疫系统的 __________ 功能过强的表现。

4 )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 VarV 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 VarV 后, B 淋巴细胞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14 年、 2015 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 VarV ,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内环境的稳态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组织液 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 特异性 靶细胞 过敏 防卫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种 VarV 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分析】

1 、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

2 、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道线:( 1 )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 )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 )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3 、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4 、分析坐标图形, 2007 2015 年出生儿童的第一剂次 VarV 接种率开始基本持平, 2014 年后下降;第二剂次 VarV 接种率逐年增加,水痘发病率逐年下降。

【详解】

1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水泡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还是来自组织液。

2 )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 VZV 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故更易被 VZV 感染。 VZV 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效应 T 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

3 )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免疫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

4 )易感人群接种接种 VarV 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 VZV 的作用。

5 )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追加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

【点睛】

本题以 “VZV” 为载体,主要考查内环境和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内环境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内环境的定义
内环境: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4、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具体表现: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5、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容与基础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与意义:

(3)维持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④循环系统
6、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 内环境的知识扩展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内环境的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出现下列情形,稳态会遭到破坏:
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2、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①神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②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俸液传送对机体进行凋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 ③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 内环境的教学目标
1、理解内环境的含义。
2、理解内环境的成分。
3、理解内环境的作用。
◎ 内环境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0.5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细胞生活的环境及内环境的稳态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仁娇娇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